杭州西湖湖心亭谁写的?

辛淏宇辛淏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断桥”并非原址重建,而是移建他处。 据《武林旧事·元夕》记载:“(宋元时期)……自湖上至于城外(断)桥、(孤)山寺等处,帘幕灯球,无行路处。”“折枝”也非本意。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元宵》中描述了当时临安元宵节的盛况,其中提到:“自禁中至景灵宫,前后左右,架盖棚阁,铺陈冠冕,饰以彩缯,覆以云锦。……”又写道:“小饮于棚阁之下,酒壶旋斟,茶盏旋烹。”可见,“折梅”指的是用茶碗或酒盏承露而酿,如同“煮雪”、“瀹茶”一样,都是古人饮茶的方式之一,而非现在意义上的“泡”。 至于这二句诗的作者是谁,目前看来,尚难定论。

明人朱彝尊在《西湖柳枝词》中说此词为唐伯虎所作,并有注云:“唐寅,字梦侯,有题断桥梅诗云:‘一片春愁待酒浇,江头明月水摇摇。惊风乱飐芙蓉影,细雨斜侵薜荔梢。’又云:‘满袖明珠脱凤皇,轻绡拂枕碧珊瑚。酒醒月色朦胧里,啼鸟还知唤梦郎。’”但据此难以确认这就是这首诗的原题原序。

清人厉鹗在《西湖十景诗》中认为此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并引其诗作证明。该诗作如下:“一春常有雨萧萧,偶放微晴日灼尧。正是客怀消尽处,落花飞絮莫相嘲。”虽诗句相近,但这只是杨万里的绝句,而非律诗,且诗题应为“春日闲居三首”,而非“春日即事”。由此可推断,这首诗也不是这首诗的原题原序。

还有很多人说是宋之问的作品,但细审诗歌,通观全篇,感觉并不像。首先,从语言风格上看,这句话中有“一春常是雨萧萧”与“红杏枝头春意闹”等语,明显是宋朝人的用语;但下一句“娇痴怕被东风扰”中的“娇痴”一词,却是一个典型的唐人用语。其次,从诗歌内容看,前两句写春雨缠绵,后两句写红花惹恼,这是典型的唐宋八大家文风。但最后一句中的“笑”字,是个明徽宗年间的用语。从用典来看,第三句用了韩愈的诗韵,但韩愈此诗作于唐代,用在这里显然不当。另外,苏轼《送钱子南归川序》中提到一个人叫李宜,写过一首送别诗,其中有“忆我在吴兴,始尝舟行。经太湖数十里,入蜀之路,渺然孤舟,暮色已合。正嗟叹间,忽见沙际梅花数点,灯火四照,人声嘈杂。”其中“梅花数点”,用在这里似乎也不恰当。而且,李宜其人未见史书或其他资料有所记载,因此这个人也很可疑。

那么,这一首流传广泛的诗句到底是谁写的呢?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我比较倾向于这是一首宋词,而不是唐诗或宋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