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古城有哪些景点?
一、齐长城 齐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其疆域包括现在的山东省大部和河北东南部及江苏北部,都城是今淄博市临淄区东北部四十里的临淄城(又称稷下亭)。 公元前672年,纪国的国君被姜太公迁到今山东省寿光市境,后为齐所灭,故地在今寿光境内。
西周初年,武王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曲阜,建立鲁国。战国时,齐宣王、湣王曾先后征调国人修筑长城,即所谓“齐长城”。据《史记·齐世家》记载,齐桓公在位时曾对北燕开战,“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受玄冕”;又伐楚,“置楚怀王于莒”。
当时齐的疆界到达燕山山脉南段,直达渤海湾畔的莒邑。齐长城始建于何时已难确考。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为了争夺河西之地多次作战,齐威王二十三年(前340)魏将龙贾大败于马陵,丧失河东七城,遂在齐长城西端增筑长城以拒齐兵。这就是现存齐长城的源头——齐长城的起点。
齐长城东起青岛黄岛区境内铁山入即墨,沿崂山南麓经即墨市区北部、平度市至胶州西南的少海,过胶莱河向西至高密南部,折向北抵潍河;再西北转向,经昌邑西部、高密东北部的张家庄进入青州境,由青州市东南入临朐, 在临朐县城之南入沂源县境,再北上穿泰山入泰安岱岳区境,由新泰市东南向东北行至莱芜、章丘交界处入济南市长清区境,再向东穿过济南市长清区、章丘区和淄博市淄川区交界处的崮山乡,过淄川区的池头镇,经淄川区与博山区交界的岭子乡入境,过淄川区昆仑镇、淄河镇等乡镇,再东经张店区岭子镇过孝妇河水入博山区颜山镇,自博山西部进入莱芜市钢城区境内,最后经济南市钢城区和沂水县两县区边界入沂水,止于临沂市沂水县诸葛镇桃峪村.全长1000多公里.
二、古商道 古商道是古代人们出行的主要道路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重要物质载体和文化遗存。它不仅是交通要道,而且还是一条连接东西南北的经济链,是一条集贸易、旅游、文化于一体的通道。从历史发展来看,中国古代有四条重要的商贸之路:秦直道、唐蕃古道、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这四条路都经过今天的山东地区,但山东境内的古商道却鲜为人知甚至被人为地破坏了,令人扼腕叹息!这里就介绍一下几条著名的古商道在山东的部分情况:(以下古商道均没有包括胶东地区的部分)
1、古泰山道 泰山在中国历代帝王眼中地位极高,素有"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的美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率群臣百姓登临泰山祭天;汉武帝更是六次巡幸泰山,并在山顶立石祭祀天地和祖先;唐宋元明清各朝帝王更是将泰山视为他们登基或去世后的必经之路……因此,泰山便成了天下名士云集的地方,也成了各地商人往来经商的必经之道!这些商旅们多走一条由东阿经阳谷、东平、宁阳、泰安直至济南的大道。后来这条大道又有了新名字——“齐燕道”、“汶阳道”或者叫做“孔子路”(因孔子的出生地就在这一带)等等不同叫法了,当然这都是根据不同时期人们对它的称谓来命名的!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这条古道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吧!
2、古济枣商道 "南船北马,济枣官道。"这是古人对当时繁华景象的一种描述,同时也道出了这条古道的繁荣景象。济枣官道位于山东中部地区,是山东境内最古老且至今仍被普遍使用的古商业大道之一。它是连接黄河中下游流域与江淮之间的一条重要通道。自东汉以来一直是南北交通的要道。
隋代以后逐渐形成了以济南为中心的运河网络体系,并由此产生了一些以水运为主的集镇,如历城唐里镇、长清双泉镇、平阴洪范池镇等地便是由此而兴起的。到了明代中期以后由于黄河经常泛滥改道,致使济水断流而无法通航;又因大运河的修建使得漕运更加方便迅速,从而使得此道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一座废弃的古驿道遗址。
3、古登州道 “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这虽然是一则关于唐代长安与洛阳之间邮传系统的传说故事,但它却也真实反映了古代道路交通中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走马”,也就是骑马赶路的情景。这种以马代步的方式在当时非常流行而且效率高成本也低,所以也就成了古代人们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之一了!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这种“走马”方式也逐渐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汽车以及铁路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与发展壮大;再加上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带来了大量外来资本流入国内市场,从而使我国的物流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起来并且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民营物流公司,这些民营物流企业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品质;另一方面也为老百姓节省了不少开支呢!
4、古运河道 古运河,俗称小清河。它源于章丘县东南,向北经邹平、桓台、淄博、博山、淄川至张店入湖,再由高青入徒骇河至惠民入渤海。全长232公里。自明万历年间开始疏浚整修以来已有近四百年时间了。该河道主要承担淄博地区和东营等地区农业灌溉任务。另外它还用于航运和防涝排渍等方面工作。
三、古驿道 古驿道是古代人们出行或传递消息的道路,也是我国古代最为发达的交通系统之一。古时候,人们为了安全起见都会在驿道上设置驿站作为通信联络之用,以便随时通知来往行人注意查看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