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有哪些景点?
随州市,湖北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北省北部,长江以北,汉水北岸。北与河南省南阳市接壤;西南同湖北省孝感市相连;东和东南与黄冈市、黄石市、鄂州市交界;西和西北与陕西省汉中地区为邻。地跨北纬31°07′—32°37′,东经112°43′~113°46′之间。全市国土面积963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87%) 总人口253万人左右。
境内有神农故里、中国古炎帝神农氏诞生地——炎帝神农故里景区,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华夏第一臣——曾随国始祖、曾侯乙墓主人、战国著名军事家、音乐家曾参之祖——曾侯乙墓遗址,楚北王国都所在地、楚王望京楼遗址——楚文化发源地——随州古城等旅游景点。 【一】“炎帝神农故里”旅游区 即以炎帝神农故里为主体,将神农坛、神农大峡谷和神农泉、炎帝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连接在一起的旅游区。
1.炎帝神农氏故里 相传神农氏出生在姜水沿岸(今陕西岐山、渭水一带)。神农氏本为姜姓部落的首领,后发明农耕技术而成为中华先祖之一,所以又称神农氏。他教会人们耕作,使部落得以生存和发展,又发现各种药物,并试制医药为大众治病,因此被人们尊奉为“百草之王”“五谷之神”。现建有全国最大最高的人像纪念雕像--神农像及炎帝神农氏的出生、创业、中兴、衰落、陵寝五大道门。同时还有古老而神奇的炎帝传说群落,有祭祀神农的神农大殿,有象征炎黄子孙血脉相承的神林(万树园)以及千年古柏,万年银杏等。在炎帝神农故里景区内,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都会举行隆重的庙会活动。
2.神农氏塑像 神农氏是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共同杰出领袖,是中华民族的先祖,被誉为“神农”、“神农氏”。 自春秋时代起,历代帝王对神农氏都有褒封。神农氏被推崇为人文始祖、药王、五谷神等诸多名号,其贡献一直受到人们的尊崇与敬仰。 神农氏是中国农业的鼻祖,也是一位杰出的医药学家,他尝百药、疗疾苦、为民除患的精神一直为后人所传颂和学习。 在他的影响下,中国医学的发展开始有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本草学。为了弘扬神农精神,发展旅游事业,在神农溪旁立了这尊神农氏全身塑像。 神农像高约30米,是国内目前最高最大的神农塑像,它坐落在风景如画的神农峡内,依山傍水而建。
3.神农峡 神农架地处长江、黄河流域两大水系的中段夹河之间,由湖北的房县、兴山县、巴东县、秭归县及四川的南川县、四川省的巫溪县组成,总面积约为3253 km²,主峰海拔约3105m,平均海拔1700 m以上,是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生态森林体系。 神农架素有“绿色宝库”、“天然动物园”之称,这里有许多独特的自然奇观和人文景观。如珍稀动物白熊、金丝猴、白鹿、大鲵;古树名木铁杉、红豆杉;名贵药材天麻、贝母、灵芝草等都是这里独有的。
4.神农祠 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当时称“皇恩廊”。嘉庆二年修葺时更名为“神农祠”。整个建筑坐北向南,前有戏台、山门,中为主殿,两边各有厢房。全祠分前后两进院落,共有房子六十余间,占地万余平方米。后进院落为神灵居住之处,供奉着神农炎帝的金身塑像。整座建筑规模不大但错落有致,风格古朴,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
5.神农大殿 这座宏伟壮观的大殿建于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原称忠烈王庙。宋朝初年改名为“昭忠王庙”。金代皇统九年(公元1149年)又改名“享德王庙”。元世祖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因神农氏功过卓著,又被皇帝敕封为“御荣王”。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又改称神农宫。清朝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重建时定名为神农大殿至今。
该殿坐西向东,为石木结构歇山顶式建筑;通高22米,面阔九间,进深四间;全殿面积约六百余平方米。大殿前后共分五进庭院。前庭两侧原有东西牌坊各一座,东坊横梁上镌有“德施无疆”四字,西坊横梁上镌有“圣功无界”四字。现已不存。 前庭正中有一巨石堆砌的山门,上有清代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题刻“万古不朽”四个大字。进山门前有两个石狮子,系明代作品,形体较一般石狮高大雄健,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进入正院大门后,迎面是一座重檐翘角的四合院式牌坊,上书“医国仁民”,为清代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所建。穿过此坊便是第二进院,院内南北对称各有一座小碑亭,内立石碑一通,记载重修大殿过程经过。第三进院为正殿,第四进院是寝宫。后院正中有石筑古井一口,名曰“龙井”,相传古时井水中含药味,饮者可以祛病延年,故又名“圣水井”。
神农大殿虽经历代多次修缮,但仍保持原有风貌,其建筑艺术颇具特色,是研究我国古建筑和历史文化的珍贵史料。
6.神农溪 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主峰,流经湖北巴东县境内,全长60公里,由北向南贯穿峡区。溪水碧透清澈,两岸峭壁千仞,林木苍翠,飞瀑流泉,景色清幽宜人,主要景观有玉女峰、观音墙、龙头峡、鹦鹉滩、黄龙峡、神农峡、锦屏峡七峡八景。 神农溪是一条著名的峡谷溪流。溪水常年不断的流淌着,四季水温几乎一致,约摄氏17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