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浦西是哪里?
题主所说的“浦西”应该不是行政意义上的,而是市民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地域概念,特指黄浦江以西的地区(当然不包括西南角的青浦、嘉定等地区) 这样的命名来源可能有两个解释:
1.南宋建都杭州后,江南经济迅速提升,在苏州和松江之间形成了以稻作经济为主的平原地区。元代开始,松江的棉花成为了重要的商品,在明代中后期更是超过了丝绸成为松江的主要产业。到了清代晚期,上海已经成为棉纺织业中心,出现了“苏松常之利尽归洋行”的局面。随着经济的崛起,人口的增长,以苏州河为中心的浦东逐渐繁荣起来。与之相对,传统的松江城区位置下降,人们更习惯把位于苏州河北岸的静安、长宁两区称为新松江(现在的新松江区域是上世纪90年代撤二建一的结果,原来属于松江县的部分现在归松江区管辖了)
2.鸦片战争后,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英国在上海设立了总领事馆并在城隍庙一带划分国界(英国领事馆旧址仍在),此后英租界的范围不断向东扩展,同时由于虹口港较之苏州河更为开阔,外国人在此修建码头仓库并逐渐形成住宅区。到中华民国时期,因沪上地产以法租界价位最高,地价最划算,大批民众移民法租界(主要是今淮海中路至常熟路一带),而原属英租界的北苏州路一带则被称为“上只角”(相对于“下只角”,即老静安),与“华界”相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