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桥站是哪里?
“虹桥”,这个名称的由来,还得从上世纪30年代的抗战时期谈起——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上海有南、北两个火车站。
北火车站即现在的上海火车北站(新客站),南火车站即现在的上海南站。
当时,南火车站比较大,但北火车站的客流量和发送量的指标都要高于南火车站。当中央政府决定将沪杭铁路改道新建一座大车站以承担更多的交通量时(注:原线路因河道等自然条件限制只能在江湾地区建一座小型车站,即今天的江湾体育场站),选在了当时的北火车站所在地兴建。
不过,这座新建的大车站并没能够很快投入运营。因为就在开工后第4个月,日军就攻占了北火车站附近地区。为了不让日军利用这座已经施工多年的火车站,国民政府下令炸毁正在修建中的北火车站。 随着战火的延续,北火车站被日军多次占领。到抗战胜利前夕,北火车站的站房和绝大部分建筑物都已被摧毁,成为一片废墟。在战后被列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证。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了北火车站这片废墟,决定重建。由于北火车站所处的地理位置,即虹桥镇附近,故命名为虹桥站。
关于“虹桥”两字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另一种说法: 在民国初期,这里只有几间草房,有个胡老板在此开设了一个小茶亭,供应过往旅客喝茶。后来,这里渐渐形成一个集市,被称为“胡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