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庙会在哪?

鄢璇初鄢璇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庙会”的全称是“庙会文化节”,起源于明代,发展于清代,至今已具有300多年历史。“庙”是指神灵所居之地,而“会”则是聚会之意;用现代语言解释,就是“民间的娱乐集会”。 旧时,上海的“庙”大多与宗教相关——如城隍庙供奉的是城隍爷,龙华寺供佛祖释迦牟尼;静安寺、玉佛寺等,则分别供奉着佛教的各路菩萨。

到了近代,各种“庙”层出不穷,除了传统寺庙外,还有纪念先人的家庙,以及新起的各类工厂的“厂庙”(工人俱乐部)等等。这些“庙”虽然供奉的神灵各异,但功能却大抵相同,都是人们祈福求安的场所。 至清朝中晚期,随着上海的工商业日益繁荣,传统的“庙”已难以满足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各类“会”应运而生。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南市会馆”和“北展会场”。

南市会馆由南市区人民创办,每年定期举行,时间多在农历三月初十前后,会期三天,是当时南方最大的物资交流和大戏表演场所之一。北展会场是由北京官宦人家在上海开办的,规模浩大,其建筑仿北京故宫形式,号称“江南名园”,园内亭台楼阁、假山回廊一应俱全。这里每逢元宵节就举办灯会,盛况空前。 还有以庆祝农耕、畜牧为主的各种“农会”、“蚕会”、“兽会”等;有展示手工技艺的“绣会”、“饼会”、“面人大会”等;更有迎合市民趣味的“抛球大会”、“猜灯谜大会”…… 这时的“庙会文化”已然具有了“传统文化”的广泛内涵,成为市民们重要的休闲娱乐活动。

程允金程允金优质答主

解放前,上海有庙会活动的寺庙有四所,分别是长乐路功德林素菜馆原址的三圣庙、西藏北路西藏路三牌楼的三官堂(俗称观音堂)、南车站路江阴路的江边寺和肇周路的白云观。每届庙会,商贩云集,游人众多,热闹非凡。

有的庙会只在某日有过一次热闹之后就冷落了,而有的则日盛一日,终于形成集市。闸北三官堂庙会即是一例。1914至1915年间,三官堂庙会逐渐取代曹家渡庙会,成为市区规模最大的庙会。每年二月十九日开庙门起至三月三日止,上海人尤其是江北乡下人,从早到晚来进香的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庙里人挤人,香烛红红。庙外围了一层又一层,人们跟着香客团念经打宝。从三官堂门前到四川北路长兴路,乃至大统路一带,到处都是货摊,摊上摆的都是江北人喜爱的货色。还有各种风味小吃及说书,唱戏,变戏法,说相声的,应有尽有。二月十九日起,三官堂及附近一带就变成了江北人的集市。1918年,北火车站落成。从此乘火车到沪江北人大多就地分流,很少经南站抵沪,三官堂庙会便日渐冷落。后三官堂遭火焚。继而改建新屋。因没有恢复庙宇和宗教活动,也就不再举办庙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