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地铁站哪个最美?
要说「最」,那一定是最美的,但是要说「美」,却未必能得出一个答案。 因为「美」是很主观的东西,而审美又是多元的、流动的;再加上每个人的喜好不同,自然难以用某个或某些地铁站来代表整个莫斯科的地铁站。 但是如果一定要我选的话,我会选几个离市中心远的,规划比较特殊的地铁站,因为这样的站距离市区中心的繁华远一些,更容易表现出建筑师最原本的设计想法。
首先,是著名的列宁墓(红场旁)—— 它的造型非常独特,是一个带圆顶的大厅,中央有一个高高的塔楼。这个设计让人过目不忘。 其次,是位于大学区的巴甫洛夫斯基枢纽站(连接10条线)—— 我在莫斯科期间,曾住在这个区里,每天在这里乘地铁,所以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这个站的装修非常有特色,站厅很大,有很多彩色花纹,给人一种特别舒适的感觉。
另一个让我觉得美的地铁站是奥斯特罗夫斯基站(连接5条线),位于莫斯科的西郊,这里有全俄最大的地下商场,同时这里也是电影《人尽皆知》的取景地之一(这部电影我还没来得及看……)。这个站的造型很精致,色调明亮,让人过目难忘。 在莫斯科待了两年,看到了很多在建和即将建成的地铁站,有的即将完工,有的正在开挖,将来再慢慢欣赏。
如果说哪位设计师画出了莫斯科地铁站最美华的设计,那么这个设计师的名字,就是来自乌克兰的萨列耶夫。24岁刚从建筑学院毕业的萨列耶夫,成为了俄罗斯首位革命活动家斯维尔德洛夫的名字命名的地铁站设计师,他用钢铁、玻璃和混凝土,将这里设计成了一座超现代主义建筑,让所有初入莫斯科地铁的人瞠目结舌。但萨列耶夫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一连设计了库图佐夫地铁站(Kutuzovskaya)、共青团地铁站(Komsomolskaya)、斯摩棱斯克地铁站(Smolenskaya)和马雅可夫斯基地铁站(Mayakovskaya)等地铁站点。
尤其是马雅可夫斯基地铁站,它不但在2009年被评选为莫斯科最美地铁站,在英国广播公司2012年的拍摄下,甚至被评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地铁站。马雅可夫斯基地铁站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俄罗斯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同名诗作《好!》,诗中对于十月革命后建设新国家的热情洋溢,被萨列耶夫完美地转换成视觉语言,天花板上镶嵌的一颗颗金色星形吊灯,犹如列星悬挂于夜空,而在地面和墙壁上出现的132幅马赛克壁画,更让该站成了一个宏伟壮丽的艺术画廊。
无独有偶,在更遥远的巴黎,同样有过一场地铁建筑的艺术风潮。1900年投入使用的巴黎地铁6号线与11号线,不但率先放弃了地下隧道,采用全程高架的模式,同样用现代主义的风格统一了所有站点。虽然这两条线路的建造在当时的巴黎曾引起争议,甚至巴黎人都将那座如同蘑菇一般的圆顶地铁站戏称为“埃菲尔的厕所”,但一百年后,1950年代拆除的巴黎地铁6号线在今天又得以复原,巴黎人开始感谢那个大胆且极具远见的设计师。
在纽约,以极简风着称的布鲁诺·格里芬接棒了地铁站的设计,在他手上诞生了众多用马赛克拼接成美丽玻璃天花板的站点,而他在二战期间离开纽约之后,纽约开始进入“非主流艺术”地铁站时期,各种艺术流派和表现形式都涌入了地铁站。1999年开业的第八大道地铁站,在设计师詹姆斯·罗森昆的手中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雕塑场地,16根柱子上镶嵌着手表、唱片、打字机、闹钟等各式各样的机械金属装置,与不远处百老汇的霓虹灯相映成趣,既展示了现代大都市的喧嚣与繁华,又为每天出入地铁的纽约人带来片刻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