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被称为羊城的原因?
关于“羊”的传说,民间流传较广的是“五羊献谷”,但关于此传说的起源,今人已难以考证。这个传说大致讲的是:远古时代,岭南地区人们定居的地方经常受到洪水侵袭。当时统治这个地区的国王名为禹,他治水有方,在百姓中威望很高。 有一天,禹带领着臣民正在处理政事,忽然觉得头很晕,原来是要生了!于是,他就让群臣收拾收拾,准备回宫待产。刚回到后宫,禹的妻子就为他生下了儿子启。
据说启出生之时,天空中出现五彩祥云,有一只神兽如同羊一般温顺地用舌头为他舔去脸上的汗,又好像迎接君王一样地用角将他顶起。禹认为这是吉祥之兆,就为儿子取名叫“启”。后来,部落里的首领都称王了,而王的儿子自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了表示自己尊贵无上,这些王都喜欢用动物的角来装饰自己的皇冠,以显示自己与凡间动物的不同。于是,他们都以“兽饰”为冕,冠上插着用象牙、玉石等制成的象征性羊角或羊首。由于这种冕冠只有国王和王侯才有资格戴,所以这种冕冠又被形象地称为“旒(liú)”。
随着王权的集中和强化,这种冕冠也越来越讲究和华丽。据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所戴的冕冠上就有12根玉串,每根上面都有金制的蝉形饰物;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规定天子戴冠,诸侯王和列侯戴帻(zé),而平民和奴隶只能带巾;到汉武帝时,又专门设立了制作冕服的官署——鸿胪寺,规制更加严谨。
传说有五个人:分别是仙、侯、石、高、伯一起驾着五羊从天而降。从此这里便年年五谷丰登,所以人们便取名叫“五羊城”,简称“羊城”。还有一种说法是,广州古代古称“楚庭”,秦朝三十三郡之一南海郡的治所就设在这里。“穗”是庄稼成熟、可以收割之意;“羊”是当时羊的图形,于是人们就将图形文字“穗”和“羊”刻在岩上、石壁上,作为地名使用。“穗”表意,“羊”表音。古代岭南的土著居民常以“羊”(即“羊角”,状如“羊”的图形文字)作为装饰或用作钱币,他们将自己居住的地方称为“羊”。
到了西汉景帝年间,汉朝廷在岭南设置南海、桂林、象三郡,仍称“穗”或“羊”,东汉起称为“番禺”,六朝时称“始兴”,隋朝称“广州”,此后一直沿用至今,但“穗”和“羊”两个图形文字却作为地名仍然使用下来。秦汉以后,中原文化进入岭南。汉字是中原文化的符号,汉字中的“羊”字与南越古文字“羊”或“穗”字相通,意义相同,读音亦近。
“羊”在中原文化中是一种吉祥物,是兴旺发达的象征,中原文化传入岭南后,被岭南文化所融合,特别是“羊”与“穗”都含有庄稼成熟、五谷丰登之意时。为了适应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融合发展的需要,岭南人便取中原汉字“羊”字的“粤音”称自己所居住的地方为“羊城”。东汉时,东晋葛洪在广州附近的西樵山炼丹,在其著作《抱朴子》中首次使用“羊城'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