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区在哪里?
成都有“三城”之称,即古蜀国地、西汉成都和国宝三星堆所在地。 成都有1600多年历史,最早在秦灭蜀国后设郡,取名成都;东汉献帝时设益州刺史部治所于成都,东汉末期为州牧治所,此后历代统治者都在此建城立府。隋朝初年在这里设立益州总管府,唐朝时期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的治所,宋朝时期的成都府和益州路治所。元朝设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明朝为四川布政司治所。清朝时为四川总督驻地。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废除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共和体制,四川军政府设在成都。新中国成立初期,成都市人民政府成立,沿用至今。 现在的成都市区范围,大体上就是古代的益州和蜀州的辖境。
从春秋战国直至汉朝,成都的东、北、西三面都被高山环绕,只有一条水道畅通南北,也就是后来的锦江。《华阳国志》记载当时的景象说:“凡居人邑落,依林傍树,不耕作而食稻麦。”意思是成都东北有离堆(即都江堰),引水入城,成为水旱从之的沃野,才开辟耕地种植粮食。而西北的三百里土地,则是“膏壤玉壤,广乐都、温汤苑囿之盛”,自然条件好得让人不敢相信。所以汉代的成都人口就达到七十万之多,比同时期罗马帝国所有的城市居民还要多一倍。可见成都自古便是富庶之地。
到了唐朝以后,成都经济文化的发展仍然延续着汉唐的旧貌。宋元时期虽然战乱不断,但成都凭借地理形势和丰富的物产仍然保持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明代末年,张献忠攻破成都,焚毁城池,几乎让这座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好在清康熙年间在旧城外边修筑了新城,成都这才得以复兴,并一直发展到今天。而城东的锦江区由于古代有芙蓉城之称,再加上近代因织锦而得名,因此这里的街道名称大都带有“锦”字,如锦里、锦官、锦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