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南新区在哪里?
新津这个县真是被低估了,从历史上看它可是川西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天下蜀道”中第一条就是由长安至成都的陆路通道,而新津正好在这条蜀道的中心位置上。古代的新津自然是水码头,岷江在这里穿过县城,所以水运相当发达。
在秦统一中国之前,这里就已经建有县城,称为“新郪”;秦灭蜀之后,在此建立郡级行政区——蜀郡新郪县。 两千多年前,这里是蜀地仅次于成都和绵州的第三大城市,汉代时期更是富庶繁华。王粲《汉晋春秋》记载“其邑三皇庙,世之所祭者何也?曰:舜耕于此,尧台舜田,故而帝封为天子焉……城郭室屋之制甚盛……”(注:王粲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 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由于新津地理位置重要,于是就在此设立总管府,统辖周边数州事务。唐朝时又设节度使,宋朝时改为转运使,可见对新津的重视程度。
但是,就是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重要城市却在明代逐渐没落。这是因为位于长江中上游的常德、太平、石柱等府发生地震后,大量人口死亡或迁徙,明政府就允许他们在附近新开荒的土地上垦殖,作为补偿。这些土地大部分都在今天湖南省西北部及湖北省西部一带。
因为湖南、湖北人口增加,需要大批粮食,于是当地官府就鼓励外地人移民种植水稻,并且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待遇。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四川的耕作技术随着移民传入两湖,而两地的人口也在明中期以后迅速增长。 新津地处成都平原腹地,土地肥沃,又有岷江可供灌溉,自然是最适合耕作的宝地。大批来自两湖的移民涌入这里。
为了鼓励移民前来,地方官府还有奖励制度,按照迁入人口的多少给予不同等级的奖赏,最高奖赏田地一千亩。当然,官府给移民分配的土地也不是无偿的,需要交纳一定的赋税。不过相对于贫瘠的故乡,这样的赏赐还是非常诱人的。
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604年),四川巡抚叶梦熊就专门提到新津县“招徕流移,抚驭苗蛮,岁入金粮倍他邑,称西南巨区”。 从古至今,土地永远是人们追求的最基本的财富,有地就能生存下去,甚至可以繁衍后代。无地则无所立,甚至成为流民。所以有地就等于有了财产,有了立足之地。
在封建社会里,对农民的盘剥最残酷的手段就是无端剥夺他们的土地,让他们沦为无所依靠的流民。这种残酷的做法不仅发生在中华帝国时期,而且也发生在亚洲其他国家。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后,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制造业转移,导致许多农业民族开始流行“逆城市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