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十景是什么?
“十景”的来历,还要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当时成都有十家官商,家底殷实,富甲一方;这十家巨富又互相联姻,彼此通婚,关系极为紧密。他们共同捐资在城外修建了这条长堤(现今的滨河路),堤上有十座牌坊,明崇祯年间,四川按察副使何孟春将其命名为“十景”:
1、南虹映月 2、百花迎仙
3、古柏含烟 4、远碧烟辉
5、江楼晚眺 6、锦水环流
7、双塔凌云 8、草堂秋色
9、柳岸风清 10、高阁云横 到了乾隆年间,学者李调元编写了《成都古园》一书,对“十景”做了更详细的介绍和描绘:
1、南虹映月 杜甫草堂之南有一棵千年古槐,名曰“南虹树”。每当雨后初晴,残虹映照,令人神往。
2、百花迎仙 百花潭公园内,原有“花台”,上植牡丹芍药数百本,每逢暮春时节,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明代诗人冯琦有诗赞曰:“千朵芙蓉绮绣错,百花夹路来迎仙。”
3、古柏含烟 高升桥古柏街,原名“柏树林”,相传此地为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寓居之地,院内有一株汉代所植柏树。清人张培武有诗云:“翠柏森森满院香,当年曾种汉时杨。寒鸦飞去音书绝,日落西山映短墙。”
4、远碧烟辉 在旧府学(现四川大学所在地)里有一口宋代建造的“涤碧池”,池旁绿树繁花,风景宜人。清代文人李绍符有诗云:“高阁巍峨接曙云,晚风吹散碧霞纹。遥看水底浮青壁,疑是蓬莱岛畔分。”
5、江楼晚眺 苏坡桥和清江桥之间有一座望江楼,为晚清名宦张之洞所建。登楼远眺,锦江美景尽收眼底。清人黄平甫有诗云:“古渡苍茫晚眺奇,锦川如带水如帷。几重野陌青峦绕,一派澄波绿影迷。” 6、锦水环流 杜甫草堂前有锦江环抱,碧水萦回。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成都曲》中描写这处景致时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7、双塔凌云 指文殊院内的两宝塔。因地处市区,虽在现代建筑林立之中,但这两座古塔依然雄姿犹存,直冲云天。
8、草堂秋色 杜陵茅屋,风雨沧桑,唯余断瓦残垣。杜甫当年所种的杨柳今已郁郁葱葱,秋日阳光下,草堂景色更加妩媚动人。宋人王十朋游过此处有感而发:“老去秋怀只有闲,吟窗时伴菊花开。草堂今日无人到,独自凄凉倚竹苔。”
9、柳岸风清 清代,成都城内河渠纵横,清水潆洄。南门外有锦江河岸,杨柳依依;北郊则有泉水流经,水清如镜。清末文人林山腴有词赞曰:“浣花溪馆枕清流,柳荫背日独运舟。一篙新雨漫川平,十里微风拂面柔。”
10、高阁云横 指成都北郊的昭觉寺。寺内有一座七级浮屠,高耸入云。每当秋雨潇潇,法雨楼上的僧人便诵经不绝。清人姚鼐有词记述此景:“楼观横空,秋夜沉沉,法雨晓凉初霁。檐角数星斜挂,帘外一钩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