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东站有几个?

兰欣佳兰欣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到这个车站,得从杭州的地理位置说起——众所周知,杭州是一个被群山环绕的城市,虽然“山外有山”,但毕竟还是山;而在杭州城区的东北方向有一片狭长的平原,往东就是杭州湾,在海宁那端出海。历史上,钱塘江是西湖的水道,在某个时间结点(具体我忘了),西湖和钱塘江水系断开,形成了今天的西湖和西溪湿地。

而杭州城东的那座山原本是有道路的,古时山上还有寺院,因此被称为“天目山”或“天竺”(梵语shri-madriku,音译为“释弥兰”),后来形成了一条“天竺路”。这条路上有一个寺子,供奉的是观世音,香火很旺。 到了北宋末年,杭州城西有一处灵隐寺的香火也很旺,于是有人觉得,在这么一块灵山宝地边上再盖一寺院实在是有损佛主颜面,建议将灵隐寺迁到距城更远的地方去建。但这个提议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最后没有搬成。

南宋定都杭州后,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杭州人口猛增,对佛教的需求量也大增。于是在天竺山脚下、灵隐寺旁,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寺庙,如法济寺、五云山、慧庆院等,其中慧庆院在当时的名气很大。这些新出现的寺庙用地,都是朝廷赐给僧人的。

随着寺院数量的增加,朝廷对僧人的管理力度也开始加强。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规定“僧人穿缁(黑色)衣,不许穿红戴金”,同时规定“凡出家的人要到官府登记”“不许私入边界”等等。(《大明律》卷之十三《礼律》第二十四款第七条) 然而这些规定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僧人们的生活保障问题。因为出家人是不允许经营产业的,而他们本人是没有纳税的义务的,这就导致了在经济活动中,出家人往往处于弱者的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些寺庙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方式:一方面在宗教仪式上下功夫,通过虔诚的信仰来博取佛主的欢心;另一方面采取俗世的方式,与官府打交道,争取自己的权益。这两种方式最终都归结为一点——“经济繁荣,财帛充盈”。 而杭州城东这座寺庙恰好具备了这个条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