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有什么组织?
据史料记载,在西安这座有着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古都里,其历史上就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宗教组织和各种“会”。“会”类似于今天的同业公会,有制钱的“钱会”、唱戏的“梨园会”、制作铁器的“铁会”、制作皮货的“皮会”等等,而像八仙庵、三学街、回民坊、东大、南院门等就是以这些“会”或教派活动的中心而得名的。随着近代和现代的不断进化和发展,西安的社会团体不断发展,并出现了人民团体、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并使团体登记管理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据市民政局社团处处长徐亚莉介绍,进入19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社会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使市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有更多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空间。目前,西安市经依法登记的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共有2812个,其中市级社团150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545个,区、县社会团体766个。与1992年相比,社团增加了1355个,增长率为171%,民办非企业单位增加了483个,增长率为122%。同时,与西安市GDP在同全国位次变化曲线相同,西安1992年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总和为377个,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9位,占GDP的1.27%;2007年增长到2812个,上升到6位,占到GDP的1.43%,增幅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截止目前,西安市经依法登记的社会团体总数为2145个,按国民经济行业来看,排在前五位的是科教文卫、经济、政治、科学技术、行业及社会发展类,分别占29.20%、26.93%、20.4%、17.99%和7.19%,其他社会服务类占7.48%。
据不完全的问卷调查分析,约70%以上的社会中介机构、专业协会、学术团体,主要是在90年代初以后兴办、发展起来的,而30%是在80年代发展起来的。从西安社科类社会团体的成长轨迹可以看出,1985年只有8个社科类社会团体,1997年增加到40个,到2006年达到150多个,增长近20倍;而从学术成果来看,90年代以前几乎没有科研成果,进入90年代后,每年有400多个成果产生,而进入21世纪后,每年有1000多个成果产出,这些成果涉及文化、教育、新闻、管理、法律、经济等20多个门类,不仅为党政部门、企业和社会提供了大量科研成果、专业咨询、理论研究和专业技术信息,而且为经济社会管理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事实说明,80—90年代,是各类社会团体迅速发展的阶段;而90年代以后,是科技型、服务型的学术团体、中介机构大量产生并持续发展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