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十大怪是什么?
1、“面条像裤带”。陕西人对面食情有独钟,水盆羊肉就着面条、锅盔夹凉皮,甭提多逍遥了。这里的面条宽厚劲道,吃着吃着好像裤带都不够长了。其实,裤带面的出现和当地自然环境关系十分紧密。陕西关中地区以旱地为主,盛产小麦。小麦富含碳水化合物,并能提供较高热量,而裤带面厚实多食,正好可抵抗西北地区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
2、“板凳不坐蹲起来”。陕西人的膀子天生有劲:不光是坐不惯有靠背的椅子,就连肩扛百十斤重的东西走三五公里路也是家常便饭,这和陕西地区旱地耕种有关。那里的耕地以旱地为主,人们耕地全靠人力,耕地需要用双肩扛起几十公斤的犁铧,加上两条毛驴,连续行走四五华里是经常遇到的事情。
3、“房子半边盖”。半边盖房型的最大好处是冬暖夏凉,陕西关中地区正好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秋短促,冬夏长。春季返青较晚,而夏季来的突然,冬春多旱天气。半边盖房顺应了当地地形(高原)、气候,既经济又耐久。
4、“唱戏吼起来”陕西人说话腔重,嗓门高,甚至有点“气粗”,唱秦腔更是一字一顿地“吼”,这和关中地区平坦无垠的地理环境以及人们在劳动中形成的音像不无关系。劳动人民耕种这么大面积的土地,干一天活口渴得要命,于是就对着广阔的原野“吼开了”。他们这样“吼唱”,既可以调节劳动的情绪,又可抒发内心的不快,让疲惫的肌肉松弛下来。
5、“姑娘不对外”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天灾人祸使得人丁不断锐减,所以得靠结成比较紧密和强大的宗法家族群体生存,这就需要家族通婚使自己的“血”一代续一代流传下来。因此这里“姑爷进门,客三辈”,“媳妇上门一辈清”。
6、“帕帕不装手巾,手巾不装帕帕”。陕西人大多朴实而憨厚,手巾用来擦脸和手,帕帕是用来盘在头上的,这两样东西一般不混杂在一块儿,更不能弄脏了,所以,手巾、帕帕要分别用两个布袋儿分开了。
7、“大婆少妻叫妈”。儿子娶妻进门称为“娶少妈”,媳妇唤公婆为“大大妈”、“二大妈”,婆婆叫媳妇为“少妈”。据说这样做,是为使小媳妇能够尊老,好在老人面前行事处处小心,也提醒年轻人,要尊重老年人。因此,婆媳之间少了许多纠缠和是非。
8、“锅盔像锅盖”。陕西人豪爽直率,吃个馍馍也是大大方方、没有丝毫拘束的,不计较你今天吃了多大的,明天再吃什么小的,有啥吃啥。锅盔制作的厚、大,加上人们吃时无顾虑,于是形成陕西人个子大,吃饭大的豪气。
9、“腔对腔,脸对脸”。在农村,有好事、喜事的时候,人们吃完饭,就来到村中宽敞平坦的打麦场上,或者来到场边房顶上,搭眼遥望,只见月明星稀,凉风习习,真是讲故事谈天说地的绝妙去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为听得更清楚,讲得更明白,故事也越发精彩了,而且都是你讲完我讲,故事不断,越谈越有意思,一直谈到月落西山,雄鸡啼鸣。
10、“麦当劳不叫麦当劳叫‘摩的劳’(má dē lào)”拼音咬不准,就索性念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