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周围有什么景点?
天坛公园位于北京市南方,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是天子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 公园有两大建筑群组成,一个是祈年殿和回音壁等建筑群的东南部分,另一个是圜丘和斋宫等建筑的西北部分(这两部分合称天坛)。还有一处与天坛同属一个单位的园外景点叫神乐署(现辟为天坛神乐署博物馆)位于宣南文化街内的虎坊桥路口东北侧。此外还有一个在旧时隶属于天坛的园外景点叫斋堂窑(现已不存)位于天坛西门外的西黄村附近一带地域。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清乾隆、嘉庆时期曾两次大规模重建。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在清乾隆年间大修后的原貌了。主要大殿有祈年殿、皇穹宇和圜丘三座。其中又以祈年殿最宏伟壮丽,它是天坛的主体建筑,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出典范作品之一。其建筑结构采用“柱不出顶”的方法将36根大柱支撑于殿内,使整个建筑具有轻盈灵动之美感;而其外观则呈圆锥体状直冲云天给人以向上、向远、向心之势;同时该建筑又巧妙地利用了力学原理,既保证了建筑结构的稳固性又使其具备抗风防震的功能特性堪称古代木结构建筑之杰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天坛的南部还建有祈年殿、皇乾宇二座建筑,这是专为皇帝祈福求雨用的祭坛。 在北京城的中轴线正南方向约8公里处还有另一处皇家祭坛名为地坛。它与天坛东西相望形成"天地"相对应的格局。 地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拜 "皇地祗神"-五方五帝中的西方帝君--蓐收之处因此又称"西庙"或"祭坛"。
它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即公元1530年前后,初建时是砖砌圆丘形坛台共分三层四周筑有红墙,上有五门,各门上均悬以铜制匾额分别刻以“精思”、“通幽”“观德”字样;正中最高一层设有祭坛名曰:“圜丘";东西两侧设有配坛一座名日:"方泽".此坛亦为圆形高四丈六尺八寸直径三十五步每边有石阶九级;东西两侧各有配殿一座分别供奉着“春祠”“夏祭”“秋尝”“冬享”之神主牌位供每年春分秋分时节举行祭祀大典之用。 自清代以后由于各种原因这座古老的建筑群逐渐被废弃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得到全面复原并对外开放成为人们休闲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同时也是研究中国传统礼制思想及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