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都有什么景点?
五台县境内有北台、东台、中和南三台,还有西台和翠岩峰等主要山峰40多座; 其中北台最高,海拔3061米; 中台次之,海拔2895米;
再东为东台,海拔2795米; 南台最低,海拔2588米.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北部,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分别是北台叶斗峰(3061m)、中台翠岩峰(2895 m )、东台望海峰(2795 m)、南台锦绣峰(2430 m)和西台挂月峰(2773m),五台山的海拔高度在2500~3061米之间,是华北地区最高的山脉。 以雄奇秀丽的自然风光、雄伟壮丽的古刹庙宇、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驰名天下,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和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 五台之首——殊圣显耀的塔院寺 五台山最大的寺庙,因供奉文殊菩萨而得名,也是五台山十大青庙之首。始建于晋代,据传是为了纪念智者大师来此居住而建的。塔院寺是五台山最大的寺庙,也是五台山标志和象征之一。现存大殿为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重修,全寺共有建筑168间,规模宏大,金碧辉煌。寺内舍利宝塔又名大白塔。高约17米,塔身如碗口般粗,有二十多层,全部用砖砌成。它由印度高僧佛陀波利所建,是五台山标志性建筑和代表建筑。塔院内还保存着日本僧人慧崇于辽代所造的金刚窟旧址及宋代的伽蓝殿、天王殿、钟鼓楼和大智活佛灵塔等一批古建筑,以及明万历皇帝赐给五台山的佛牙舍利。 这里香火极旺,每天上香礼拜的人潮络绎不绝,寺外广场前停满了来自各地的汽车。 气势宏伟壮观的菩萨顶 菩萨顶位于灵鹫峰上的显通寺北侧,是全山寺院的最高处,俗称“大佛寺”,它是五台山八大寺庙中最有名气的寺院,是历代帝王大臣参拜文殊菩萨的地方。创建于隋朝年间,初名“慧光寺”,清康熙皇帝巡幸五台山时,因他见此寺规模宏伟,殿宇肃穆庄严,便赐名为“菩萨顶”,自此“菩萨顶”之名远闻海内外了。 该寺依山就势,层层叠建,以条石砌基,白灰筑墙,砖瓦盖顶,木构架建筑,寺内殿堂楼阁鳞次栉比,金碧辉煌的殿堂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整个寺院呈对称方形布局,自下而上分四部分组成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王母殿;左右两侧分别配有钟鼓楼、客堂、祖庭、罗汉堂、三义阁、千佛阁等等,这些建筑都各有特色又相互呼应,形成一幅完整和谐的寺庙建筑图卷。 寺内的建筑既有皇家气派又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特色,堪称五台山各寺院中的代表作! 美轮美奂的金阁寺 金阁寺亦称鹿苑寺,是一座典型的禅宗寺院,坐落在五台山腹地南端的罗喉岭下,背依翠岩山麓。相传建于唐大中至咸通年间(约公元847-860年左右)。金阁寺的主体建筑大殿,是一座单檐庑殿式建筑。由于殿内原供释迦佛,故又称释迦佛殿。其特点是屋顶全以镏金装饰,故名金阁。 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四周出廊,四周的廊下设有回廊,回廊上置有木柱,使殿内空间更为宽阔。整座建筑除墙壁为砖砌外,其余均施以木雕作装饰。屋顶的琉璃瓦全用黄色,饰以绿色剪边,显得金光闪闪。屋顶的鸱尾也作飞举之势。大殿的梁枋间雕刻有丰富的图案,殿内彩绘精细,色调典雅。大殿前的月台宽深相等,月台上陈设的铁铸宝瓶与铜龙、凤、海马、天马,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最险峻的黛螺顶 黛螺顶是五台山五大禅处、十一个黄庙和十个尼庵的共居地之一,它因形如大螺,青色隐黛,峰顶又常积一螺印云而得名,是五台山佛教徒朝拜五台中的中台、普寿寺住持、中国佛协会副会长、中国五台山佛教协会主席、五台山大智菩萨的应化道场。从台怀镇步行上山,大约要走一个小时左右的路程才能到达,但若是乘坐电动客车只需五六分钟就可到达山顶了。 最有文化底蕴的建筑群——显通寺 显通寺位于五台山的中心地带,它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显通寺是五台山佛寺中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著名寺院,它曾被称为“丛林巨刹”。后来因为地震等因素的影响,显通寺大部分建筑都被破坏,到了明朝的时候才再次重建,现在的主体建筑多为明代时期遗物。 据说,显通寺最初是由印度高僧菩提昙来此创建的,当时叫做“大孚灵鹫寺”,到北魏孝文帝时改为“灵鹫寺”,隋朝时改称为“显通寺”,一直沿用至今。 最为灵验的殊像寺 殊像寺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也是五台山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它位于台怀镇南约500米处,始建于唐武德年间,原名文殊精舍。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御笔题书“文殊精舍”四字作为赐额。 金代天会十二年(公元1134年)又更名为“真容院”,元代延佑年间(元仁宗年号,公元1314~1320年)又改称为“大文殊寺”,明清两代又曾数次重修扩建,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寺院已经看不到原来唐代时期的建筑风格了。现在寺院内主要的大殿有:天王殿、文殊殿、普贤殿、华严殿、藏经楼等建筑物。其中最精美的是文殊殿和普贤殿两座大殿,文殊殿里所塑的五方文殊佛像,都是我国雕塑艺术中的精品;而普贤殿里有11米的释迦牟尼坐像,造型十分生动,体态端庄优美,可以说是五台山佛像中最大的一尊塑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