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景点有哪些?
清明节去山西绵山,看晋国义士介子推的故事。
先看看介子推的生平与历史原型: 介之推(生卒年不详)又名介子、介子推、介乔,春秋时期晋国人,因"割股奉君","功不见赏"而隐居绵上山中。
关于他的故事很多,最有名的莫过于"割股奉君"和"焚林求贤"(又称"焚林避君")了,后人把这两件事作为忠臣义士的典型,编成故事广为流传。《左传》有记载。他和他父亲一起逃到绵上躲避,后来晋文公重耳返国即位,派兵围猎此地时,介之推不愿夸耀自己曾立有大功,于是背着年迈的老母亲躲藏在大山里。晋文公为了找到介之推,下令放火烧山逼介之推出来,不料介之推却抱树而死。晋文公悲痛不已,为纪念这位"忠贞之臣",就在绵山上建起了介推庙,即今介休县绵山大德寺.。
在史籍中记载,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宋景公生病,向巫师占卜,说是大鬼压住了天子,请求神助。司徒乐祁说,“大鬼是晋国的功臣范燮”,宋景公便派人迎接范燮为司马,但被范燮拒绝了。后宋景公又让太宰华臣前往,并赐给范燮官职和国土,再次遭拒。最后,宋景公亲自前往,并让范燮辅政,范燮才答应了这一要求。 在历史上,介子推被埋没了一千多年之后,到了东周列国时期的魏惠王二十年(公元前350年)才被人发现,当时魏惠王正在游历中山国,途径原晋地时,有人向魏惠王讲述了介子推的忠君义举的事迹,魏惠王大加赞赏。
此后介子推的事迹逐渐为人所知,人们纷纷将他与晋公子重耳、聂政、荆轲等人相提并论,并将他视为忠臣义士的典范。
那么绵山究竟有什么看点呢? 我们这次清明时节进山,除了祭奠古贤人之外就是来看这个山的自然奇观:
石海,也就是山石被流水侵蚀风化形成的景象,非常震撼。 这块石头造型很奇特吧? 我还第一次见到这种形状的山石,像是一个巨型的花瓶倒扣在山壁上。 大自然的杰作啊! 这里还生长着一棵千年银杏,据说也是介子推的手植银杏。 不过这棵树已经干枯了,看起来似乎快要死了…… 相传这是介子推亲手栽种的一株银杏树,据考证已有三千余年了。 还有这口泉水一直流淌不息,古人称之为涌泉,也称为“龙吐泉”或“仙泉”。 介子推就葬在这里的山腰间了。 景区里还有很多人工修造的景观,我就不发了。 总的来说还是值得一去的,风景不错,而且可以顺便祭祭我们的民族英雄——介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