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树是什么?
上海市的市树是香樟树,具体可参考百度百科。 不过我这里还有关于上海市树的诸多奇闻异事,可供大家茶余饭后消遣。 首先来谈谈上海人关于市树的争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国民政府内政部主持全国市树评选时,原拟定的市树为广玉兰和青桐,后因广玉兰被指“香味太淡”、青桐则被谓“树身太矮”而遭淘汰。最终确定的市树是马尾松。因上海地区种植的松树以马尾松为主,故本市不少公园及道路两旁均有种植。
其实,上海的市树之争远早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清道光年间即已出现。据记载,当时上海县城内东南西北中五个坊分别植有树木,其中以东牌的桑树最为茂盛,因此被选为“县树”;而城西的柳树林则因“绿浓如盖”而被选中为“县花”。至于南、北两坊,由于土壤盐碱,树木不易成材,故而未能入选。
到了清末民初,随着城市建设,市树的选择再度引起关注。当时有人提出应培育梧桐为市树,理由如下:上海地处沿海,气候温暖潮湿,正适宜栽培法国梧桐;且该树种生长迅速,三年即可成材,倘若栽种较多,可以较早地形成城市的绿色景观;上海方言里,“梧”与“沪”字同音,取“沪树”为市树,亦可为上海简称“沪”字作注脚,可谓一举多得。 然而,这个“梧桐方案”却遭到了驳斥。反对者的理由是,法国梧桐并非中国固有物种,且树形不够美观。于是,一个原本再寻常不过的行道树,竟在上海引发了如此激烈的争论。直到今天,我们仍可在上海街头看到法国梧桐的身影,似乎谁也无法说服谁。
除了法桐外,另有一种市树候选者——“白玉兰”,因与迎春花、桃花、海棠花等一起被誉为“市花”,故而有时也被误认为市树。需要说明的是,现在的白玉兰是上海市政府于1982年确定的市树,而民国时期的市树则为木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