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庙在哪?
上海是一座充满“神气”的城市,除了人民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外,还有很多具有城市特色的寺庙,位于黄浦区的上海城隍庙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上海城隍庙原名隆寿寺、先春堂,在明代时就已经存在了;到了清代光绪年间,因出现“海涌霞起”的祥瑞之景,民间盛传“海涌玉莲”,乾隆皇帝遂下旨于寺内建道院,并亲题“上海道院”匾额。此后,隆寿寺改名为上海道院。 民国三年(1914年),上海道院改建为城隍庙,并一直沿用至今。虽然年代久远,但这座寺庙依然保存完好,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大殿,可以看到供奉的正是三位城隍老爷,分别掌管人间、冥界和阴间。中间一位面容和善,他便是上海地区的“土著”,也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城隍——元末义士周益公。左右两边的两位城隍则分别是沈万三和文天祥。 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地位较低,一般很难入朝为官。可文天祥却是例外,他是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以文武全才著称,更是以英勇就义而流芳千古。至于沈万三之所以会进入庙宇成为城隍,则与他的传奇人生有关。
据记载,沈万三原是元至正元年(1341年)的生员,后因战乱而流落到云南蒙化,之后定居在今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锦屏镇。在当地人的帮助下,沈万三改进了茶叶的制作工艺,并以此致富。到了明朝初年,沈万三再次来到江南,并在苏州一带经商,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
除了经商之外,沈万三还对苏州等地进行大规模的捐资筑城、赈灾助粮等慈善活动,因此得到了民神共敬的地位。后来,随着移民潮的出现,沈万三的故事也逐渐流传到江浙其他地区乃至江南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