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陀在哪里?
“普陀”之名,得自于它地处普陀山的北面,是海上仙山的门户和首刹。 虽然被称为“普陀”,但这里的“普”并不是指佛教中的“普及”“遍布”之意,而是一个地名用字——“普济”“普渡”——的缩写。 而“陀”字则取自“普陀山”的“陀”,原指印度神祇,后被佛教吸收。因此这个词的意思是,供奉印度诸神的庙宇。 所以,“普陀”其实特指印度的寺庙与神灵。
不过,由于历史原因,这个名称被用来称呼普陀山所在的整个地区。 现在的普陀区位于上海的西北部,接壤江苏苏州,面积550平方公里,人口378万(2011年数据)。
东、西侧有苏州河和黄浦江流过,南濒东海,西、北与嘉定、长宁两区的部分街乡相邻。 其中,以苏州河流域为界,分为南北两个片;以黄浦江水系为界,分为东西两块;而苏州河北岸与河南北路相接的地方,又形成了“闸北区”这一特殊存在——这里曾是旧上海的公共租界,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之一。
普陀区现有4个街道、3个镇:镇宁路街道、石泉路街道、光中路街道、江宁路街道、长征镇、真如镇上、镇海区。此外还有1个工业园区和5个商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