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奉浦是哪里?
2019年5月,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宣告了“奉贤”这个拥有2138年历史的地名终于回归。 曾经有246年的“奉贤”历史被命名为“奉贤区”,而那一段岁月被称为“上川东路、下川南路”的奉浦街道也得以重新命名。 曾经的奉贤县城因在浦东运河旁因而得名——奉浦。南奉浦与北奉浦分别指现在黄浦江东岸的方浜中路至方浜中路和光启路附近以及西边的陕西北路一带。
据地方志记载,春秋时今上海市区的西北境属古吴地,东境属古越地,战国时属楚国。秦统一中国后,设置松江府,辖二十一县,上海境内有上海、华亭(今松江区)二县,始设海宁县,属会稽郡。西汉设华亭县,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分华亭东北一角置娄县,三国东吴青龙二年(234年)取“民风虔诚如佛”之意改娄县为奉化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分海宁县地置嘉兴县,同时嘉兴县地复归并入原娄县。自此以后的近一千四百年间,上海的西北部地区属嘉兴管辖。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设立华亭县,取“物产丰富,人才荟萃”之意。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在今方浜中路建城,称新城。
元代,今上海县城东部及东北部属上海县。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犯境,因旧城墙不堪敌台,于是开始大规模筑城,东起黄浦江边,西至人民路,北至今北京西路,南至今人民路。清代乾隆末年,上海县城周围十二里,占地五十多平方公里。
清同治年间,今静安区全境划归上海城区范围内,因此当时有一首打油诗广泛流传:“上川东路,下川南路,前门是大世界,后门是静安寺。”这首诗中的“上川东路”和“下川南路”就是今天的方浜中路和复兴东路。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上海县划为十九个行政区,县城改为中山南路,并在今人民路附近建新城公园。1950年两桥(光复路与黄河路)附近新建工厂和单位较多,成为商业区,中山南二路因此而得名。1980年后,随着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市中心商业网点向虹桥地区转移;又由于延安西路高架道路修建,拆除大量房屋,使这一带成了“拆迁一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