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有很地铁吗?
没有,目前中国所有城市的轨道交通(包括地铁和轻轨)都没有使用过石化燃料作为动力源。 有人说“上海地铁一号线开通时,由于当时车辆年久失修加上国内技术能力不足导致的故障,导致一辆列车因事故全部燃损”,这是不正确的,事故列车不是石化燃料机车;还有人说是“北京地铁13号线事故”造成的,同样是不准确的,那次事故是供电系统的问题。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研究引进过石油内燃电动集中供能的轨道交通系统,但直到90年代这一项目仍然在研究阶段并没有实际建造,因此也不存在什么“石化地铁”。 至于题主所说的“石化铁路”,其实指的是利用石化工厂产生的余热为列车供热,以实现降低碳排放量的目的的“热电联产”型蒸汽机车。这种蒸汽机车的“煤炉”并不是直接燃烧煤炭产生热力的炉子,而是从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中获取高温蒸汽来驱动汽缸做功的“余热锅炉”。这些高温蒸汽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循环加热的方式被用于给机车提供热能(驱动汽轮机做功)及驱动力(驱动火车头上的动轮旋转)。
早在19世纪中期欧洲就出现了利用工业余热供热驱动的蒸汽机车,而到了20世纪初这种技术被引入美国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时由于石油资源在美国本土日渐匮乏,而德国又对石油资源极其依赖,为了摆脱对外国资源的依赖同时解决能源瓶颈问题,美国开始大力发展各种利用工业副产品制取高热量的工艺和装置。虽然美国国土大部分处于温带,但却是在上世纪30年代率先出现利用余热发电的蒸汽机车并在50年代投入商业运营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除了提供热效率外,利用工业余热蒸汽机组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够提供稳定的蒸汽压力,这有利于克服隧道通风带来的压差困难,因此在地下铁道的铺筑中也有着不小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