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对流天气是什么意思?
首先,从气象学上定义一下强对流天气——突然发生的强度急剧增大的降雨过程或冰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 这里需要强调的几个词是“突然”“急剧增大”和“强烈”。
关于强对流的起源,目前的科学认识还比较有限,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暖云放电说”——当大气层中有暖湿空气团存在时,由于上下温差大,很容易在上下之间形成电荷。随着空气团不断上下运动,就会产生持续的放电现象,而每次放电都会释放大量的能量,从而触发剧烈的对流运动。
所以,产生强对流天气的地区往往都有充足的水汽来源。我国西北至华南大部分地区的河流中都有来自高山雪水形成的冰川融水,这些冰源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水汽。
另外,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我国强对流天气的重要源地之一,50%以上的短时强降水发生在它的边缘区域及其向下的斜坡地带。 为什么说到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就要提一下梅雨季节呢?因为这涉及到一种特殊的强对流天气——冷涡。 北方的夏季除了高温高湿,还经常伴随着大风天气。这多是因冷涡引起的。
什么是冷涡?简而言之,就是冷性低涡。一般在6月份出现于华北、东北地区,7月份位于黄淮地区。它是由中心温度低于29℃的低气压系统,由于内部常伴有较强的对流运动,因而会带来明显的风雨影响。 在东北经常有风速40m/s以上的大风,在山东、江苏等地,也有过8级左右雷暴大风的记录。而且,这种由冷涡带来的风往往比台风登陆后造成的损失还要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