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天气信息包括什么什么?
目前,我国对天气的定义还局限于物理气象学范畴,即自然界的空气单相介质,主要研究大气这一层球状流体的运动规律和结构。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数值预报的兴起,人们对天气的理解逐渐从传统统计预测向动力学预测发展。 现代天气概念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气象学,还包括了大气科学(atmospheric sciences)。它的核心是研究大气这一连续介质是如何影响地球和其他天体上的生命系统的。气候系统被定义为大气圈、水圈及土圈的相互作用。气候系统科学研究的范围除了大气外,还包括海洋、冰川、地下水等,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目前国内外对天气和气候的研究正朝着数学化、物理学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努力。数学化的目的是构建描述它们的物理模型;物理化的目标是找到对这些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而全球化的意义在于研究不同地区之间现象的差异和联系。 为了实现这三方面的目标,当今的气象学家正在大力研发新技术和新方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利用计算技术开发新一代的数值模式,它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另外,近年来人们开始重视海气相互作用、陆气相互作用、生态气象学等边缘学科在新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试图从新的角度理解天气的形成机制并应用于天气预报。
天气信息一般有预报时效、地点、降水、气温(高温、低温)、风、相对湿度、气压、云量以及天气现象等。下面列出的是天气预报中经常用到的气象术语。
预报时效:一般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各不司其同的又有24小时、36小时、48小时预报,以及旬、月、季、的预报。
地点:有省市(县)级等。范围有大有小。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外的。
降水:用雨量(降雨、降雪、降水)来衡量。并按雨量大小分为微量、小雨(雪)、中雨(雪)、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气压:以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型场来说明气压场的状况。气压梯度(水平气压差)的大小,表示着风力的大小等。
风:一般指主导风,分风向和风力两个部分。风向有八个,有“东风、东南风、南风、西南风、西风、西北风、北风、东北风”。风力一般分十二级,由小变大为:无风、软风、轻风、微风、和风、轻劲风、强风、疾风、大风、烈风、暴风、狂风、台风。风力大小可由风速来度量。有微风拂面、树梢摇动、旗子展开、步行困难等等来说明。
相对湿度:反映空气干湿程度。大(80%以上),表明空气很潮湿;小(40%以下),表明空气很干燥。一般天气预报少用此术语。
云量:通常说的晴表示天空无云或少部分有云;有“少云、多云、阴有云”或大部分有云、满天云。一般天气预报少用此术语。
天气现象:一般有降水现象和非降水现象,前者又分为雪、霰、冰雹、雨淞、雾淞、雨、阵雨、毛毛雨;后者有雾、霾、浮尘、扬沙、沙暴、龙卷、漏斗云、虹、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