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手抓羊肉哪里好吃?
“一手掌盘,一手抓羊”的蒙古包 说起吃手抓羊肉,还得是成吉思汗。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王朝。
有一次出征回来,由于长途跋涉,军队十分疲惫。为了振奋军心,成吉思汗命令手下把草原上最好的羊肉剁成块,用铁锅炖熟,分给战士们食用。 因为是用铁锅做的,所以叫做“烩羊肉”。 有些战士因为旅途劳顿,吃完就睡了。 后来才发现,原来成吉思汗在碗中留下了一把尖刀,每个碗下都压着一块沾血的战旗,只要战士把手伸进碗里,就会触到血迹。 成吉思汗用这种方式告诉战士们:战场上这么血腥的战斗场景都有勇气面对,现在吃的苦又算得了什么! 就这样,“手抓羊肉”“战食”的名字流传了下来。 我是在《成吉思汗》这部电影中知道这个传说的,这部片子里除了有野性的呼麦演唱和苍劲有力的马头琴演奏外,还有让人流口水的烤全羊、手扒羊肉、奶茶等饮食的镜头,看得人大快朵颐、欲罢不能。
后来我专门去查了资料,发现成吉思汗确实是一个热爱美食的人。在他率领部落征战的过程中,不仅注重解决部落的生计问题,还十分重视让部队保持充足的体力,因此常常命人用猎得的野兽煮成美味佳肴慰劳部下。 成吉思汗去世后,他的孙子窝阔台继承汗位。有一年,窝阔台来到中原,在今天的北京西南角建了一座城,作为征伐宋朝的根据地。他为这座城市取了一个动听的名字——中都。
为了让这座城更加舒适一些,他还特意命人在城中建造了宫殿和街市。 虽然蒙古骑兵以剽悍闻名于世,但窝阔台的战术更多地还是依赖火器、水攻和围城的方式。不过,他还是很讲究围城期间的食宿问题的。 据史料记载,每次围城,蒙古兵都会建立粮仓,及时地储备粮食草料,保证军队的需要;他们还利用围城的间隙,赶造战舰,训练水军,准备水攻或浮桥;他们还注意收集各种技术信息,一旦城中粮食耗尽,就立刻拆毁桥梁,断水断炊,增加城中的困难。
当然,围城并非孤军奋战,蒙古军在围城的同时,另派轻骑抄掠城外的粮草,防止城里出现饥荒。 不过,最让窝阔台满意的还是他发明的“锅子”——一种由金属铸成的锅,底下用煤火烧,上面架着一口盖。做汤的时候,可以整个儿放进去煮熟了再吃。这种锅方便又好使,深受蒙古士兵的喜爱。 据说,这种锅是由一个聪明的小奴隶发明的。有一天,他被主人安排给贵族们做饭,可巧就巧在这儿,小奴隶不会做饭。情急之下,他把家里的锅全都带来,但是又担心火候不够,把锅全放入锅中同煮也不好。正好他脑中灵光一现,想到了办法——他用一根铁棍将几个锅勾连起来,下面用火苗烧烤,上面用水焖着,竟真的做好了饭。 小奴隶高兴坏了,他蹦着跳着去通知大家来吃饭。可是他没想到,就在他跑得满头大汗的时候,一个阴谋正在朝他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