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时间是哪里的时间?

郎士琦郎士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不过我好像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于是写了这个答案。 先给出结论吧 北京时间=东方比子午线快16秒钟的时区(东八区)+23小时56分04秒(东加西减原则) 即 北京时间=东经120度地方时+23小时56分钟04秒 那么为什么要加上 23小时56分钟04秒呢? 这是因为当太阳垂直于子午线时,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有一个夹角,在春分、秋分时节,这一夹角等于零,冬至、夏至时候,这一夹角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 而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每年的夏至和冬至有两个时间节点,分别是6月21日或者22日,12月22日或者23日。 在冬至或夏至当天,我国所有地区经过计算都可以算出具体的时间,比如冬至,把北京时间的数值减去23小时56分钟04秒就是东经120度的冬至时间,而把数值加上23小时56分钟04秒则是东经120度的夏至时间。其他节气同理可得到其它节气的具体时间。 但是有人可能发现,农历中每个月最后一天“朔”那一天,也就是月初第一天,以及每个月的第一天“望”都不是上述时间,而是推迟了大约17个小时,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其实是因为农历计算的是月亮运行周期,而不是地球公转周期,因此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不是固定的,而是在固定时间之后产生移动,也就是说虽然太阳和地球都在自转,但是月亮却是相对于这两者之中的某一者在一个周期时间内运行了一周。

因为阴历每月初一“望”的时候,月亮正好运行至正当中,也就是太阳和月亮同处于一坐标系下;每月月末“朔”的时候,月亮刚好运行到指北点(注:这一点不在地球北极上)。 正因为如此,农历的计算需要引入“闰月”的概念,以使每个月末“朔”的时候月球恰好回到指北点,同时使每年农历十五和十六的月亮看起来差不多大小。当然这些计算都很复杂,实际上现代计算机才具备这样的运算能力,而几千年前人们使用的是非常粗糙的方法来计算,估计误差至少也得几天一个月的样子。

至于为何采用东八区的时刻并且加个23小时56分的理由上文已经说了,这里不再累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