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墙南门在哪里?
西安城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城池,又名骊墙、西安墙、西京墙、太子墙,始于惠王三年(前387年),成于武帝固陵(前112年),总占地11.32平方公里,是高渐离、白起来临的时间最短的一段,这段也是全城最精华的部分。南城墙位于市中心,规模宏大,历史悠久,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遗迹唯一,历经沧桑,独具魅力的古代城垣遗址。
西安城墙的设置历经两次:昭宁元年,时任凉州刺史的长孙崇因与北方突厥通婚,将原在都城长安东面的龙首关迁至西面,而且大大扩充了城墙的宽度,并在原有城墙之上加筑重城,以此作为防御工事。这样,长安城便有了内外二重城垣。
天宝八年,安西都护高仙芝在与突骑施人于临洮战役受挫,为削弱吐蕃在西部地区的影响力,朝廷命高仙芝为安西副都护,负责调度辖区精兵防守临洮。但不久,吐蕃攻打盐州,朝廷闻讯后便调回高仙芝原所部镇守盐州。因时间紧迫,高仙芝便让大将李嗣业带领士兵们在一天一夜的时间内构筑好临洮县城,然后随即班师。此次作战,李嗣业率军经过一夜的奋战,在城墙上迅速添筑了高达两丈的墙堑,突骑施人闻讯远遁,临洮之战以此取得胜利。李嗣业因此而功高位尊,名扬天下。
西安城墙的修建耗费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城墙上每隔一段设有相关历史的碑刻。东墙临近东墙根处,是明代陕西巡抚保留建城时武臣的“都督刻”--石像生。石像生被重新摆放,并植有松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