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景点什么园?
惠山古镇的寄畅园,是无锡早期著名的园林之一。据说原址是唐朝贞观年间所建的净慧寺,宋朝时又建了一座惠济庵,所以这地方叫做惠济镇,后来简称为“惠镇”、“惠山”。 寄畅园最早属于晋陵郡从事(相当于现在县团级的官)仲启的儿子仲容所有。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钱镠攻破扬州后,把惠山作为军垒。后来钱镠在苏州建了临顿里坊,就把惠山的土地都归到了坊里内。从此之后的千年间,惠山一直都属于姑苏城的管辖范围。
宋朝靖康之难后,金灭宋,把中原一带打得一片狼藉。康王赵构跑到南方建立南宋政权后,为了表示自己定都江南的志向,特别把江宁府改名为应天府,又把开封府改为南京应天府。由于南宋初期经济中心还在长江中下游,因此在应天府所在的地域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人口急剧增加,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应天附近的田园土地就显得愈发珍贵起来。
当时有个叫贾似道的宰相,因为家里很有钱,就在应天附近买了不少田地,其中就有现在的寄畅园所在地。公元1265年的时候,贾似道在自己买的地上盖起了别墅,取名叫“寄畅”,意思就是“寄托舒畅之情于山水之间”。 元代末年时,梁王把南京应天府作为自己的封地,建起藩王府。当时的藩王们很讲究排场,不仅宫室华丽,花园也很多,为了种树、养禽、建亭子等各种花架子,不惜耗费巨资。
不过到明朝初年,朱元璋实行军屯制度,把军队派到其他各地耕种,以充实京师粮草的储备,南京应天府的土地实际上已经很少了。明代在南京应天府辖区之内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和府第。据载,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自审定《皇明条例》,规定凡京官九卿等官宦人家都必须住在“府城东北一里许”的地方,而且“不许擅筑垣墙”。
永乐年间,成祖朱棣迁都并重修北京紫禁城后,又把南京应天府作为留都治理。这时候的南京应天府与京师北京一样都是直隶(也就是直接隶属于中央)。既然京城周边的土地都很贵,那么地处城东下端的惠山地区自然价值不菲。
为了显示自己作为留都的特殊地位,朝廷特地允许南京应天府境内“营造园林”。于是一些有钱人有地位的人家开始大肆圈占土地,建起大大小小的私家园林来。这些私家园林的规模大小不一,有的是纯粹用来供游赏休闲用的,像拙政园、狮子林等;有的则是兼有居住功能的园林,如拙园、藕田居等;还有的是把住宅与园林合二为一的,如寄畅园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