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关于上海的起源,目前主要有“河埠说”和“渔村说”两种观点。 “河埠说”认为:上海最初只是一处天然湖泊中突出来的水岸,人们在此聚集,形成村落,因水而生,因而得名“沪”或“胥浦”(“申”字古写作“沪”);后来随着长江口泥沙不断淤积,河口逐渐向北推移,原有湖泊被分割成许多小块,并沿河口冲积而成陆地,这时原来的村落也就变成了城市,“河埠说”因此得到了众多学者的支持。 如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在《上海地名论》一文中就指出:“上海者,海盐之别名也……今之嘉定、青浦诸县,在汉晋六朝皆谓之海盐,即宋元之际所谓上海者也。”他同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沙上建城”的传说,这一传说中的“沙”指的就是今天的苏州河滩。
著名的地理学家顾颉刚也在其著作中提到过类似的看法,他写道:“上海一名,始于战国,楚春申君黄歇之所掘江所筑之城。”(顾颉刚《上海县城的兴建》)而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所著《瓶花斋杂录》中也提到过一个相似的传说:“上海本浒浦州,春秋时越王遣大夫文种为之守,故名禺丘。战国时春申君于此筑城,故曰海隅。” 这些记载都提到了同一个地方,即上海地区的“浒浦”,而这个“浒”字也正是“许”字的通假,由此也可知“河埠说”的源头所在。
至于“渔村说”则相对较弱,它的主要代表是近代著名学者李剑农,他在其著作《中国近百年史》中提出:“吾国地名,有由渔猎时代遗址而得者,如哈溪(黑龙江黑河)、诺敏(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纳木河)及此(上海)三处……”他认为现在的松江、华亭一带在远古时期是一片沼泽洼地,生活着众多的鱼猎部落,因此该地区最早的名称应该是“下湖”或是“上湖”。
至于为什么要称“下湖”,他的解释是:“盖以东北之松花江、黑龙江合流之处为界标,此处在其南也,故曰下湖。”对于“上湖”他解释说,这是因为该地位于“钱塘江与太湖之间”,所以称为“上湖”。随后他又引经据典,证明了“胡”在古代是一个泛指虚词,所以这两个地名可以理解为“下边的湖”和“上边的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