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路牌怎么看?
谢邀,之前回答过类似的问题 简单说就是先定位到行政区,再定街道(镇),最后定路段。 以下图为例 先找到黄浦区的哪个部分,在图中A的位置(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第一个是A..........也许是有特殊意义的吧。) A点确定之后,我们来看街道(镇)的分段,也就是B段内容 B段的意思是“中山南路以东,人民路以南,方浜中路以北”范围内的所有道路。 如果一个路标只含有一个区域,那非常简单,可现实不是这样,有时候一些路口需要表示的道路非常多,比如某交叉路口可能同时涉及徐汇、长宁等区的道路,那么就需要多设立几个路标来完成这个任务。
以C地点的这个岔口为例,这里要表示的道路就分属三个区——徐汇、长宁和杨浦,所以路牌也分设三个,分别指向三条道路。其中,右边的路标设置得格外高些。 高举着右箭头的是徐汇区的道路,它指着一条自东向西的单行道;旁边矮小的路标是指向长宁区和杨浦区两条道路的交叉口;最左边的那个指向东的箭头的路标属于杨浦区,它所表示的道路还是单行道。
以上只是简单的介绍了路牌的构成和内容。至于如何阅读路牌,题主已经说得差不多了,我再补充一点: 一般一个小区或一条巷子的入口都设在道路两侧,所以在看到路牌后,还要进一步判断要走哪边才能到达目的地。比如说A处是一个丁子路口,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条路的北边还连通着另一条路,如果要从这里进入弄堂,应该往南走还是往北走呢?一般情况下,会由当地的人来设定,比如上海的胡同较多,便采用了这种设定方法,而北京则大多采用东西南北的设定方式。
上海的道路名称在路牌上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中英文对照;一种只有中文名称。例如南京路、延安路、北京东路、四川北路等。上海的路名多数是以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及首府的名字来命名的,也有以历史名人名字来命名的,并且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路名也不相同。在市中心地区,东西向通常是以中国各省的名字来命名,南北向通常是以中国各著名城市的名称来命名的。也有一些是以人物来命名的道路,如淮海路是以淮海战役命名的,汉口路是湖北省汉口市的名称,还有一些以外国友人来命名的,如霞飞路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元帅的名字命名的,后来改名为淮海路。
而在上海的中心城区以外的区,路名又有些特别,通常是以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及首府的名字加道路的方位来命名的,例如浦东的潍坊路是山东省潍坊市命名的,而且潍坊路有东西两条,所以就以方位来区别分为东、西路。通常像这种形式命名的路,东西、南北向是没有规律的,可能是以规划时与旁边道路的关系所决定的。上海郊区的道路名称是分为两种形式的:一种是在原来老路的基础上延伸过去的,如松江区的中山二路、中山三路、中山四路、中山五路等都是从市中心的中山路延伸过去的,这样名称就没有加以区别;另一种是以本地的城市地名、道路、河流等来命名的。上海市青浦区的道路就以本地河命名的,如漕港路、淀山湖路、东大盈路、西大盈路等。在上海郊区,还有以历史、人文、地理等特色来命名的镇内的道路,如闵行区马桥镇的诸翟路、上马、下马、春丽、冬丽等路名,也富有本地的特色。上海虽然是一座非常现代化的大城市,但同时也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此也不乏有许多古老的有着沿革历史的老路名,如陆家浜路、青云路、广元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