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游船怎么样?
首先,作为在上海生活的人,我觉得上海的河流并不像武汉那样富有灵气,也不如西安的河流那样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上海的历史就是一部城市发展史,所以上海的河流更多的是城市的性格和气质。
上海的城市发展是跟河道变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上海原本没有护城河的概念,城墙就修在河边,所以古代的河道比较宽,可以行船。《上海县志》上记载了南宋嘉定十年河床淤塞的情况“十丈云梯架河上”,说明河道已经淤塞到城墙的高度了(宋朝的城墙比明朝矮很多)。
到了元代,因为黄河泛滥频繁,元世祖就准备用黄河泥沙来填淤上海城附近的河道,但是这项工程并没有实施。到了明代,上海县城开始向北扩张,同时由于黄河夺淮入海造成里下河地区的淤积,洪水泛滥,为了防御洪灾,又必须在城内筑堤,这样就形成了现在的方浜中一路北临黄河、中山北路南依苏州河的格局。
由于河道被占用,上海人开始了挖河道,填河底的进程。今天的光复西路一带在明清时是一条河道,叫做凤阳河,当时这里是一片水网,从地图上看,今天的中新路、新闸路一带原是一条河道。到了十九世纪末,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西方列强,上海开始了大建设,城市道路也就此诞生。
因此我认为上海的河道可以说是从天然走向人工再回归自然的历程。从河网的密度来看,上海应该属于水乡,只是这里的河网大部分都已经消失了,保留下来的是一些支流。现在所谓的河流大多是由过去的水网中的主河道保留下来的,比如苏州河、黄浦江以及其支流。但苏州河和黄浦江的河道都比以往要窄得多,苏州河上游很多支流都被填掉,而黄浦江除了南苏州路和圆明园路附近的“苏州河畔”那段老码头外,其他基本已经无河景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