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影响信号么?
有影响的,比如刮风,风向会改变电磁波的行进方向;下雨,雨滴相当于大量的等离子体,也会对电磁波产生影响。 当然,在地球上,大部分的自然现象都对电磁波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但是,由于电荷、磁荷是物体运动的固有属性,只要存在电荷(或者磁荷)的地方就存在电磁场,只要有电磁场就有电磁波,所以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电磁波总是在空间来回振荡传递的——这就像声波一样,水往两边震荡,产生了声音波一样。
只不过在电磁波的传输过程中,一些能量会因为其他的原因损耗掉,只有一部分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播,从而形成了距离损耗。 因此从理论上说,只要接收设备灵敏度足够高,不管外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能接收到来自各个方向的电磁波。 然而,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周围被厚厚的一层物质包围着,这些物质中的分子、原子都会产生电磁波,从而干扰其他电磁波的传播。而且,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导体,会产生电磁波的绕射和反射,进一步阻碍了电磁波的传递。 所以,只有那些穿透力极强的电磁波才能成功“突围”,传到我们眼前。 对这样的电磁波,可以用天线直接接受。而对那些经常被遮挡或被削弱而难以穿越的电磁波,就只能借助雷达了。
雷达的基本原理就是向空中发出电磁波,然后捕捉从目标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最终成像。如果目标是不动的,那么根据光速不变原理,发射的电磁波与反射的电磁波之间存在着固定的时间差,利用这个原理可以测量目标的距离。 如果目标是运动的,那么根据多普勒效应,从目标反射回的电磁波频率会发生变化,据此可计算出目标的速度。可见,不论目标运动与否,雷达都是依靠电磁波来“看见”它并测量其状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