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什么桥?
2017年8月25日 更新:最近因为广州桥梁火灾频发,因此特别来补充一些关于桥梁防火的设计知识。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目前的桥梁设计规范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桥梁的耐火极限要求(注意:我不是说要考虑桥梁的结构安全!),也就是说,从设计的层面来讲,允许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上升导致结构损伤甚至破坏。但是,这不代表建筑构件不进行防火设计!事实上,大多数的桥梁工程都参照了民用建筑的防火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所以,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调查桥梁的构造特点来大致了解其具体的防火措施。
我根据这些年为各地做消防验收代理的经验,来简单说说各类型桥梁在防火设计上有哪些注意事项: 首先说明,此处的分类只是大致的区分,并非严格对应某种特定的桥梁。
一、混凝土桥梁。包括现浇和预制。
二、钢桥面铺装。通常由沥青铺装层、防水层、钢纤维混凝土铺装层组成;
三、刚构桥梁。上承式肋梁桥中,常采用钢箱或钢板作成拱形支架,下部结构多为预应力混凝土,有底板与腹板作为承重构件。
四、斜拉桥。主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吊杆采用镀锌钢丝绳。 五、悬索桥。主缆为钢丝束,在两侧锚碇处设置钢构件防止主缆侧弯。 大体说来,现在新建的大多数桥梁已经做到相当程度的防火了,以混凝土桥梁为例,内部的主骨架采用钢制结构,保温材料使用岩棉,防火涂料等,外部再涂装两遍油漆,基本上可以达到4个小时的耐火极限(规范规定值),部分重要结构达到了6个小时,某些特殊用途的桥梁可能达到1.5个小时,而钢结构的厂房只能达到30分钟。
但是对于一些老旧桥梁,比如广州的解放大桥,人民中路立交桥等地,由于建设时间早,当时并没有严格的防火要求,这些桥梁当前已经达不到基本的防火要求,迫切需要改造。
朱焉优质答主广州是一座水城、桥城,自秦朝建城以来,广州有两千余年的建城史,两千余年来,广州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兴衰,但是,广州始终能够屹立于岭南地区,成为岭南地区的核心城市。广州的发达离不开其交通、水运方面的有利发展,而桥梁则是广州水上发展交通的代表。
广州桥众多,有古桥、木桥、石桥、钢桥,在众多的桥中,海珠桥是其中的佼佼者,海珠桥在诸多的广州桥中最为有名,是这些桥中的大哥大。
海珠桥跨越广州母亲河珠江,北连云山,南对海珠岛,是一座钢桥。海珠桥修建于1933年前后,“九一八”事件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日本又将侵略魔爪伸向下广东,1938年10月,日本派兵攻打广州,海珠桥遭日军飞机连续袭击,数次被炸断,广州沦陷后,日美侵略者为了要将广州变成远东大港,1940年1月,日军将海珠桥钢桁架和钢塔全部拆除运往日本,并将拆毁的桥墩和废石阻塞河道进行炸礁。抗战胜利后,1947年1月,由广州市政工程处组织修复,为单孔空腹式钢筋混凝土肋拱结构,重建后的海珠桥全长约396米,宽约17. 4米。新中国成立后,海珠桥进行了多次维修加固。2009年8月,海珠桥因不堪日益剧增的车流量重负,成为危桥被封锁封闭,进行全面大修加固。2012年重开。在2015年再次因不可抗的车辆荷载而再次封闭开始全面大修加固。修复完成并通车,重新以历史原貌回归羊城。
海珠桥是广州老城和长堤商业中心的重要交通枢纽,它贯通了沙面商贸旅游区、海珠广场文化娱乐区、北京路购物美食区,是广州现代与古朴、时尚与传统、商贸与文化交融的重要交通节点,见证了广州近百年来的沧桑历史,被公认为是近现代广州和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