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是哪个方向?
这个问题有趣,我刚好这几天研究了一下天河东部的发展问题(因为准备买那边的房子),对这个问题有点看法,抛砖引玉,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看这个城市。 先上图 我在天河工作多年,但是一直住在黄埔,所以平时骑车多过开车,最近常骑的路线是从体育中心至黄埔的路线,所以有机会就骑车,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我从体育中心出发,经体育西路、中山六路,然后走人民北路和宝汉直街到广信嘉龙大厦,再沿宝岛路以东,经中山三院、文德北路、文德东路到大南路,最后抵达广州剧院。全程大概14公里左右。
骑行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无论我在路上何时何地,我总能偶遇各种“天桥”,比如人行天桥、地下通道或者桥底通行(因为经常路过珠江新城所以看到很多桥底通行为什么这里写天桥,其实意思都一样)。
下图中的人行天桥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因为在它的上面还有一座天桥,而且是全国少有的双层过街天桥。这座天桥连接着天河南街道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因此还被称为党群天桥。它让我印象深刻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全国罕见的二层建筑,更因为在我骑过去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在桥上聚集,我问同伴发生什么事情,她告诉我不知道,只是看到有人在聚集所以就跟着过去了…… 所以,为什么我要放这张人山人海的照片呢?因为我想告诉你,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你身边的天桥似乎比你的记忆当中多了许多人,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到底为什么要建在桥梁之上呢? 人总是要往高处走的嘛!那么现在,请跟着我,让我们走进历史,看看这些天桥究竟是怎么建成的—— (一)解放前 据我所知,现在的广州已经不存在解放前的天桥了,所以我特意去搜索了一些资料,发现北京有一个名为“天桥”的景点,于是特意去那里游玩并拍摄了视频,以飨读者。
我去的这个景点叫“天桥”,位于北京市崇文区,据说是旧时京师商场之一,也是老北京城最具代表性的商业街之一。我搜到的相关资料是这样的: “天桥”原本没有桥,明末时期,此处只有一条小溪,溪流上有一座木桥,故名“天桥”。后来这座木桥被毁,又有一座三孔拱形石桥建了起来,就是现在的大光明桥。而旧时的天桥,是指现在的这座大光明桥至前门大街、鲜鱼口这段东西走向的道路。
从地图上看,这条道路正好位于紫禁城的外围。 众所周知,老北京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轿子和驴车,所以为了适应这种交通情况,老北京的街道都是比较窄的。以我现在所在的位置为例,它原来的宽度估计也就6米左右吧(我也不知道,纯属猜测)。那么,这样的街道能容纳几辆马车并排行驶呢?答案是一辆,也就是一个车道。
因为马车的车轮是比较宽的,据说普通马车的车轮直径就有60厘米,而敞篷马车的车轮就更宽了。虽然我们现在看不到马车在街上行驶了,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北京还在使用马拉货车。所以可以想象一下,当时这条街上,两辆车是很难并行行驶的,更不用说在两侧还有商铺和民居了。 那么,既然两边都不能并行车辆,难道是这些店铺和民居挤在中间吗?也不是,原来,除了道路本身,两旁还有步行街,它们采用青石板路面,两边是高高的城墙和栅栏,在城墙与街道之间,就是商铺和民宅了。
我按照这样的思路回溯下去,发现到了清末民初的时候,天桥地区的商业逐渐发达起来,并且形成了以百货、食品、服装为主的八大市场。这显然和它的交通状况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因为这里能够同时容纳两辆以上的轿车、卡车等,大大方便了商户们的货物出入。
(二)建国后 现在这座桥已经是文物了,为了保护古迹,有关部门进行了重修,使其风貌得以保存至今。不过,据导游介绍,现在每天通过这座天桥的车辆仍有千余辆,真是让人触目惊心。 好了,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想告诉大家,现在你所看到的那些天桥,其实都是建国以后才兴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