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为什么这么多回族?
陕西是中国回回民族的聚居地之一,在明清时期是全国著名的回回文化中心、人才中心、经济中心,历史上曾哺育出一大批如于谨、唐兀陀、马志远、马本斋等杰出的民族英雄和文化名人,曾给中原文化增添了无数的异采
陕西是回回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回回民族的形成始于唐初,是由来华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当地的汉族和其他民族不断融合后而形成的。回民长期留居陕西,与陕西各族人民长期杂居,通婚,共同开发陕西,为繁荣陕西经济,发展陕西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和各民族结下了深厚的民族情谊,陕西人回回本是同胞兄弟,互相通婚,互相扶持,结成了水乳交融、难以分开的“两家人子”关系。
陕西回回祖先的来源有四部分组成:一是唐代初年大食国波斯国的使者和商人,他们从西亚和非洲沿陆路和海路,经过中亚和印度等地,历尽艰辛来到首都长安,有的经商后很快返回本国,有的经商后留在长安,有的来唐为官,在此安居乐业长期生活而繁衍子孙;二是唐中期和后期的天宝年间,安西都护区的各国使臣,商人和军事俘虏,沿丝绸之路入居中原;三是宋朝年间,宋军攻破回鹊国时收服的居民,随宋将高怀德等人带回陕西和河南等地安家落户;以后,主要是因宋元长期战乱南迁的回鹊人和中亚等地的商人,他们大多聚居于陕西河南湖北和江浙地区,以上各批人随着历史的推移,有的长期定居在陕西的关中,陕北和陕南等地,与当地人民长期共处,互相同婚逐渐融合成回鹊民族。有的则漂泊经商于各地,逐步与当地的汉族和其他民族融合。如著名的回鹊诗人马致远就与汉族女儿成家立业,后来他的后代就同化成为汉族。陕西回回人不仅操陕西口音,保持自己独特的饮食和服饰,而且过回鹊教礼拜等等宗教习惯和开斋节古尔班节等民族节日,还保留阿拉伯文,波斯文,突厥文的姓氏,陕西回族的姓氏,大部分是伊斯兰教产生前阿拉伯半岛和波斯地区的部族家族的姓氏汉语音译演化而成,也有部分是明朝中央政府赐姓或改的汉姓,以及由阿拉伯文,波斯文,突厥文的姓氏谐译音演化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