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有什么景点?
剑门蜀道 古栈道(离江油市约三十公里),是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入川时“伐魏”而凿石架木修筑的道路。据《华阳国志》等史书记载,早在战国时代,这里就已有了栈道.它西起今陕西凤县大散岭,东至四川剑阁武连溪(即白龙栈),全长一百四十里.现在所存的古栈道遗迹只是其一段了,在四川省的剑阁、昭化两县内。 剑门关(距剑阁县城东十二公里),是剑门蜀道的精华所在,亦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之一:因大剑山绝壁千仞,状如关隘,故得此名;又因李白有诗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使此处更平添三分魅力,令天下游人神往!剑门关由大小剑阁组成,小剑阁又称剑阁,海拔一千四百余米,峰顶平坦,有古寺、亭榭、碑铭等建筑,登临剑阁可眺望蜀道和川北山川胜景; 大剑阁又名剑门,海拔二千六百多米,与山脚相距百丈余,峭壁如削,奇险非凡:山上原有蜀帝建兴年间修建的光严禅院遗址及明玉珍、张献忠、太平天国等时期的石刻题记,今尚存部分建筑.
翠云廊(位于剑阁城北二十公里处),是蜀道上的又一道奇观.三千三百株参天古柏,遮天蔽日,犹如一条绿色的长廊.这些树龄均在千年以上的古柏多已合抱,粗者需五人方能合围,树干高大挺直,冠枝浓荫铺地,虽经风雨剥蚀却仍苍劲健旺,且形态各异.其中还有一株古柏被称之为“树王”的,据说这棵古柏是三国时张飞在任巴西太守时手植的,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 另外,在广元县境内,还保存着唐代诗人李白的墓冢,以及唐僖宗的陵墓.
剑阁县城 县城位于川陕甘三省交界处的嘉陵江东岸,地势高峻,气候温和,物产丰富. 城内古建筑颇多,最著名者是建于明代的“姜公祠”.祠内除供奉汉初谋臣、军事家姜子牙外,还建有剑阁知县杨春芳于嘉庆十七年(1812)建造的“剑州三绝馆”.馆内所陈列的是我国罕见的古代文物珍品:宋代的剑阁石刻《剑州新修城记》、元代的剑州《大钟》、明代的剑州《鼓楼》.它们均于一九六三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清代的剑州文庙大成殿.
翠云廊 剑门蜀道上,遍布着3000余株参天的古柏,树龄都在千岁以上,人称“蜀道奇观’。 古柏苍劲挺拔,虬枝横生,鳞皮斑驳,姿态各异,有的像巨伞撑空,荫盖数亩;有的如猛将执刀,杀气腾腾;还有的似美人倚栏,愁容满面……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一片柏树林中竟没有两棵树是一模一样的,真是“千株老柏摆云天”啊!如此众多的古柏连成一片,蔚为壮观,成为我国最大的古柏林。 古柏树冠上长满松萝、苔藓,树身上结满了菌类植物,有紫黑色的木耳,也有白色的灵芝。许多柏树的树根裸露在外,有的像盘龙伏虎的大狮子,也有的像腾起的蛟龙。更有趣的是,一棵柏树枝干被雷电击中后,便长出了一只眼睛;另一棵则长了两只耳朵,仿佛一个老人正在聚精会神地听别人说话呢。
关于这片古柏林的来历还有这样一段佳话:当年,张飞奉命镇守阆中地区,他见蜀道两旁悬崖峭壁,崎岖难行,便下令部下士兵砍来柏树苗栽种在路边,为行人遮风挡雨,并派官兵日夜守卫。张飞死后,那些官兵不愿离开,一直在这里守护着这些柏树。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蜀汉大将,便将此地命名为“张飞坪”,也将这里的柏树称为“张飞柏”了。
翠云廊不仅风光奇特,而且历史悠久,文化内涵十分丰厚。相传古时有凤凰飞到这里,看见路旁有泉水甘甜可口,便栖息下来饮水、洗澡。因为泉边长着翠绿的竹林,凤凰沐浴处又被阳光映照得如同彩云倒垂,所以,人们就将这条古道称作“翠云廊”了。 古柏树每年春季都要开花结籽,但种子落地不久就枯死了,于是只能依靠根蘖生长下去,天长日久,柏树下便长出了茂密的灌木丛和小草,成了名副其实的“天然植物园”、“绿色氧吧”。每到春天,柏树上开满了一簇簇淡黄色的花穗,整个山林弥漫着浓浓的芳香。每当盛夏时节,林间绿阴匝地,凉爽宜人,是消夏纳凉的绝好去处。深秋时节,柏树叶变黄脱落,远远望去就像给大山换上了金装似的,煞是好看。
翠云廊不仅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而且是进行科学考察的理想场所。近年来,有关专家对古柏群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这里的很多柏树具有耐寒、耐旱、抗风、抗病等特性,同时还有许多珍稀树种。专家们表示,要把翠云廊建成一个集科研、科普、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 “古柏千秋,翠影婆娑;蜀道雄奇,万里巍峨”。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翠云廊一定会以它更加迷人的风采展现在世人面前的。
剑门蜀道 昭化古城(与剑阁相邻,距广元市区二十五公里)系三国时刘备入川时的屯兵之地。因其“巴蜀首疆”之位而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该城始建于汉代,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现存的古城墙系明清时期所建,城墙总长七千米,最高处达十二米,厚约八米,城内有纵横交错的街道,至今保存基本完好。城内主要古迹有文庙、武庙、川主宫、天宁寺和大丰宫等。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被称为国内唯一的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川北王府——刘皇叔永纪府,院内现珍藏有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所颁圣旨及清朝康熙五十九年的《建修玉皇阁碑记》等珍贵文物。
昭化古城还是一座拥有二百多处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