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市在哪?
“南市”是一个古老的地名,其范围约在今黄浦公园至光复路、北苏州路和新闸路附近区域。 这里原是明、清时期的江南府城,城内商贸繁华,人口稠密;城外农田阡陌,水网交织。19世纪以来,上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贸易和金融中心。随着开埠通商和沪上外资银行、商行的大量涌现,上海开始向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迈进。但与此同时,城内厢居民仍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到20世纪初叶,由于市政建设的需要,上海城内的河道被逐一填埋,旧时的城墙和城厢逐渐被拆除,“南市”这个名字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尽管如此,“南市”这个地名在一些人心中还是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的外公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我外公生于1938年,当年他住在老城厢的方浜中路(旧属光福里)的一个弄堂里。这条弄堂很特别,因为两边各有一排房子,中间有一条窄窄的通道,车马经过时必须侧身而过。这排房子又被称作“两排门”。 我外公家的对面是个粮店,再过去是一家理发店。街上还有一家规模很大的南货店,卖各种腌腊食品和南北货物。
小时候,我常随外公到这家南货店买盐、买辣椒、买酱油,店里还兼售生熟豆类和各类调料。由于地理位置较好,这家店生意兴隆,人来人往。 除了这家南货店以外,街上还有两家药店、一家糕团店、多家餐馆等,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商业群体。
我外公经常告诉我,他小时候那里有很多小巷子,纵横交错。有的叫牌楼巷,有的叫光启路、凤阳路……其中有不少名字和我至今记忆犹新:松雪街、梦花街、镜泊湖街(因靠近旧时法租界的一条僻静小路而得名)等等。
除了普通民居外,街上还有一座道观和一所教会学校。教会学校是我外婆所在的圣玛利亚女校,这是一所创办于1846年的贵族学府,校园环境优美,建筑风格极具异国风情。
时至今日,尽管我已经离开故乡多年,但是一想起它,脑海中便会浮现出那些古老的建筑,以及街道两旁高耸的旗杆,上面飘扬着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派发的难民标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