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怎么没报纸了?

双露诗双露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在地铁里做过一段时间的报刊零售,以我的经验来看,导致地铁口报纸销售量大幅度下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仅供参考)

1、媒体形式多样化发展的结果。 如今可以获取信息的方式很多,除了传统的报纸、杂志外,还有电视、广播、网络以及移动终端等设备,人们可以选择的方式多了,自然就不会再一味依赖传统纸媒。尤其是年轻群体,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本来就强,最先选择尝试的也是新事物,因此他们自然是首先从其他媒体获得信息,而后才会想到去翻找以前的旧报。

2、报亭等实体经营设施被拆除或挪位的结果。 前几年,许多城市都开展了市政改造活动,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对道路两侧及地铁站内的报亭进行整顿,有的直接将其全部拆除,而剩下的则是统一规划摆放。这样一来,就使得人们以前那种随处可见“送报员”和整齐划一的报刊亭变得无影无踪了。虽然后来出现了网上订阅和电子阅读等替代方式,但毕竟没有完全取代实物出版的地位。而且,这种变化也导致了卖报人员与消费者之间互动关系的消失。要知道,过去买份报纸可是可以直接问“送报员”的啊!现在你要想买份报纸,要么网上订,要么到超市里碰运气,或者像北京那样排队。

3、发行量严重不足且缺乏竞争导致的必然结果。 由于纸质媒体的衰落已经是大势所趋,再加上数字出版和新业态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纸媒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不少报社都开始大幅裁减人员、降低出版密度、减少发行量,以此来降低成本,维持运转。同时,由于传统纸质媒体大多属于国营事业单位,其内部人员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意识,加之受众的普遍流失,从而导致其自我调节的能力相当有限,最终只能被动地等待政府的救市政策。

饶学森饶学森优质答主

以前的地铁报纸是在2014年年底的时候,由市交通委、首都文明办等四部门发起的“书香地铁,文化通勤”公益活动,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法制晚报、北京晨报、北京商报以及新京报6家报纸,参与向北京地铁乘客每天提供6万份的报纸。

据主办方当时透露,这些报纸由地铁站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发放给进出站的乘客,由乘客携带乘车。之所以选择将报纸发放给乘客带入地铁,而不是在地铁站内摆放报刊箱,是考虑到目前绝大多数的地铁站空间非常紧张,而且地铁内人流量大,如果乘客在候车时都在看报,会增加安全隐患。

而据多方了解,该活动的发起方为北京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该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该活动已经结束,6家报纸的发放也已经停止。

而对于该活动结束的原因,该人士表示,首先是前期经费已经用完,没有新的赞助方进来,导致该活动无法继续进行。这位人士说:“该活动也是公益行为,所有花费都是由一家匿名企业赞助的,现在那个企业不给赞助了,我们也没办法。”

另外,他还表示,报纸的发行涉及的环节很多,前期他们跟纸媒、印刷厂、派送点等机构协商花费了很多精力,运营成本很大,但目前能收到的广告很有限,活动很难持续赚钱,从而也没有继续吸引投资商进来。

记者随后搜索发现,此前还有“书香公交”的活动,由北京商报记者、法制晚报在100条公交线路的500辆公交车上放置报刊箱,内放当日报纸,供乘客阅读。但目前,该活动也已经停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